8月25日,由河南省教育厅主办,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河南省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中心承办的“2025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研讨交流会”在郑州大学主校区举行。河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处长岳德胜,郑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胡少伟,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张世勋,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主任、河南省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中心主任何水出席会议。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江南大学纪志成教授,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河南大学王萍教授、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朱遵略教授,以及2024年度河南省研究生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主持人,2023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生教育类)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主持人等150人参会。会议由河南省教育厅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处二级调研员蔡弘主持。
胡少伟在致辞中指出,郑州大学承担全省三分之一硕博研究生培养任务,始终将教学改革与成果培育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举措,已专门设立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培育专项,为冲刺国家级奖项奠定基础。他呼吁各高校借助此次交流平台,互相借鉴、协同发力,共同推动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实现新跨越。

会议设置专题报告与研讨环节,聚焦研究生教学成果凝练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在专家报告部分,河南大学王萍教授以《教成果奖申报的“四好”——基于“本硕一体 四式联动: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培养体系创新”的反思》为题,提出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需要做到“四好”即事情做好、角度找好、本子写好、故事讲好;河南农业大学叶优良教授以《<基于科技小院的本硕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启示》为题,总结出“教改工作要做实、改革创新有特点、持续坚持成效好、推广复制受欢迎”的宝贵经验;河南师范大学朱遵略教授以《关于教学成果奖的一点认识》为题,从教学成果的凝练到创新价值的提炼,以及国家教学成果奖申报过中的要点进行详细解读。
岳德胜通报了2024年度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与一等奖项目的专家评审意见,在肯定各项目扎实基础、创新思路和雄厚团队的同时,也指出当前存在选题深度不足、创新性与实践性偏弱、申报材料不够规范等问题,并提出应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特色发展、加强实践验证与宣传推广、规范材料撰写、紧抓战略机遇等改进建议。

研讨环节,2024年度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奖团队代表分别发言,分享成果经验与申报心得。
下午,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原江南大学副校长纪志成教授作《国家教学成果奖培育申报与案例解析》专题讲座。结合多年教育管理与实践经验,他通过典型案例生动剖析了从选题设计、过程实施到成果呈现的全流程,逐步讲解申报材料的撰写要点与常见问题,为现场教师提供了具有实操价值的指导。

本次研讨会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优秀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的总结交流、推广宣传,进一步强化了成果培育与推广应用,标志着我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迈入了提质培优新阶段,为新一轮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