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谢欣研究员做客我校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的公告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9-25 09:35:51

由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生命科学学院承办的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将邀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欣研究员,为广大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报告人:谢欣研究员

报告题目:化学诱导体细胞重编程及转分化

报告时间:2018年9月27日(星期四)上午9:30-12:00

报告地点:生命科学学院二楼212会议室

专家简介:谢欣研究员,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美国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神经科学专业博士学位。2004年加入国家新药筛选中心担任模型建立II部主管。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计划”,任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2012年起担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副主任。2009年及2015年两度担任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7年入选“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研究方向:1、G蛋白偶联受体(GPCR)在重大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GPCR新药筛选平台的建设及新药发现;3、干细胞命运调控小分子的发现、机制研究及在疾病中的应用。

报告内容摘要:干细胞具有在体外大量增殖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潜能,可为再生医学的替代治疗提供充足的细胞来源。人胚胎干细胞还可以用于研究人类发育早期事件,加深我们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进而促进这些病的治疗。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绕开了胚胎干细胞研究一直面临的伦理和法律等诸多障碍,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良好;而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转分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实现功能细胞间的转化,避免多能干细胞相关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其应用前景也非常广阔。与转录因子相比,小分子化合物在使用时间及剂量方面更容易调控,并且成药性更好。我们的研究显示,小分子化合物组合不仅可以实现全化学诱导的重编程,而且可以实现全化学诱导的转分化。这些小分子化合物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重要的信号机制,还有可能在动物体内直接调控干细胞命运,从而实现对疾病的干预和治疗。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生命科学学院

2018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