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郑州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化学化工分论坛的公告

作者: 来源:化学学院   发布日期:2024-12-02 10:40:46

为促进化学化工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我校与其它高校和培养基地交流的渠道,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由郑州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化学学院承办,化工学院、山东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山东京博控股集团协办的郑州大学第十九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化学化工分论坛将于12月7日在化学学院化学馆208报告厅举办。

论坛安排3个特邀报告、12个研究生宣讲报告和1个企业宣讲,同时收集到312篇学术论坛摘要汇集成册和156幅海报展示。热烈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论坛主题:加强双一流高校发展与合作,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论坛时间:2024年12月7日8:00-18:00

论坛地点:化学学院化学馆208报告厅

论坛特邀报告人简介:

孙頔 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山东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独立开展银簇化学研究工作(佟振合院士团队),围绕分级银簇的构筑与演变机制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普适性的成核/钝化协同策略,实现了核/壳分级结构银簇的可控合成,捕获并表征多种尺寸初生态银内核结构,揭示了小尺寸内核的“多面体融合”及中等至大尺寸内核的“层-层嵌套”生长机制;(2)开创了复杂银簇动态结构机制研究的新方法,揭示了“核壳协同膨胀”和“破碎-融合”等结构转化机理并实现了银簇的转化合成。相关成果受到Science和Nat. Rev. Chem.的亮点评述,肯定了银簇合成策略和机理研究方法的创新意义。自2016年以来,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 Adv.(3篇),Nature Synthesis(1篇),Proc. Natl. Acad. Sci. U.S.A.(1篇), Nature Commun.(8篇), J. Am. Chem. Soc.(13篇),Angew. Chem. Int. Ed.(18篇),Adv. Mater.,(2篇),Natl Sci Rev(1篇),Sci. Bull.(2篇),CCS Chem. (4篇)等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国内外学术同行在国际刊物上引用10000余次(H指数= 64)。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壹位)和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入选爱思唯尔2021、2022、2023年(化学)中国高被引学者。目前担任National Science Open副编辑,Chin.Chem.Lett.,Chinese J.Struc.Chem.等杂志的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优秀青年/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及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

付永柱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人才,化学学院副院长、能源化学研究所所长,河南化学会常务理事,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于2000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Lynntech公司从事电化学能源材料与器件研发、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研究员。2017年回国前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联合分校任助理教授。兼任Wiley-郑州大学联合出版的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杂志创刊副主编。共同编著了Wiley书籍”Organic Rechargeable Batteries“和Springer Nature系列丛书Modern Aspects of Electrochemistry第59卷“Advances in Rechargeabl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近年来,聚焦小分子有机硫正极材料及其功能化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联合重点/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项目。在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PNAS, Nat. Commun., 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Chem. Rev.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80余篇。

邱恒山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学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入选者。2009年毕业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并先后在波鸿鲁尔大学和柏林弗里茨-哈伯研究所(Fritz Haber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5月入职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2018年1月到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工作(现化工学院)。邱恒山长期从事表面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包括多相催化反应微观机理的表面谱学研究,动态原位表征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催化体系的发展(包括(微)等离子体催化体系、焦耳热催化体系等)。主持基金委面上项目(2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等多个科研项目;在Phys. Rev. Lett., J. Phys. Chem., Appl. Catal. B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撰写英文专著章节1章,它引1400余次,授权专利6项。

研究生院

党委研究生工作部

化学学院

2024年12月2日

  • 附件【参会指南.doc】已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