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述
(一)基地名称: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建设理念和目标: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工作流程和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车间生产岗位要求,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双赢”的原则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一是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将培养基地建设与校内现有的实训资源相结合。二是建设完善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适应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有利于培养研究生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有利于培养任课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提高课程教学团队的专业水平。四是有利于实现教师理论功底深厚的优势和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实际经验丰富的优势互补。五是将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成为开放式的、共享型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技术研究基地。
基地实践研究生规模:受益研究生数为管理工程学院所有研究生。以一年两届研究生为例:比如16级研究生57人,15级研究生63人。预计能推广到每届全院的研究生,推广到郑州大学所有有实际教学需要院系的每一位研究生。
总体建设进展:已经基本建成,能够保障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
(二)基地名称:工业工程与江西迪欧铜业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建设理念和目标: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逐步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该联合培养基地是由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发起,江西欧迪铜业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是在具体的实践创新活动中体现一定个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将研究生的个人素质与其所进行的具体创新活动及相应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既突出了研究生的个人素质培养,又强调了个人素质必须与一定的未来职业情境相联系,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关键所在。基地实践培养研究生规模:12名
总体建设进展:已经基本建成,能够保障研究生进行实践活动。
二、联合培养举措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按照一定的思路来进行,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
(一) 基于共同目标通力合作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首先必须尊重高校和企业的相关利益,尤其是对企业利益的关注,高校在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之前要充分尊重该企业的利益,要以努力给企业带来某种现实或者潜在的利益为契机来调动企业积极参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高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供平台。高校应积极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劳动力资源和智力资源,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用人紧张,同时也能为企业培养潜在的合格的高素质员工。
构建工业工程专业新型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学体系。针对现有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的紧密度不大等问题,从校外的实践教学建设和运行机制建设两方面进行改革,提出改革工业工程专业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教学体系的方案。
因此让企业在合作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过程中看到和感受到该行动为企业带来的短期或长期的利益所在是促使企业积极同高校开展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提,如此才能使企业在后续的合作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同高校进行通力合作。
(二) 优势互补,共同管理-双师队伍建设
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人才培训和聘请体系,将目前传统的师资团队转变为双师型师资队伍,“校内老师+企业导师”的新模式有助于改善目前课外实践模式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及实践的社会应用性不强的现状。
施行校企双师制,借助实践企业的资源,吸收交叉学科领域的专家、工程师、 技术人员以及其他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和科研指导任务,打破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导师与研究生的指导关系,强调以项目研究团队为单位指导研究生,在学界导师团队和业界导师团队的共同指导下,研究生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围绕企业提供课题开展研究。企业导师团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善于针对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企业或行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意识,还要着重增强研究生技术创新成果实用性的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不是高校或者企业某一方的事情,而是双方的共同责任。因此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企业和高校应积极在各个方面进行合作,优势互补。首先在校外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队伍上, 组建由郑州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教师和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的实践基地的教师指导队伍,更加有效对学生提供指导。 在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由我院老师和企业共同制定,共同对学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评价。高校和企业在双方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通力合作,共同加强对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管理。实习过程中主要由企业老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性的指导,辅之有负责出库、入库、会计的各位老师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 联合培养条件--强化交流,信息共享
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始至终都存在着高校和企业之间无障碍的、积极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建立了某种“情感”交流机制,及时就实践基地建设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事宜进行意见交流、措施商讨等,定期就实践基地建设的情况等进行通气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升华双方的合作关系,将双方之间松散的合作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双方要意识到各自都是出于该实践基地中的利益共同体,为双方之间的合作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三、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一)管理制度
建立联络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培养研究生的联络机构,为基于联合培养基地平台的研究生教育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职责和义务,在学校研究生培养有关管理制度的框架下,突出培养基地的优势和特色,保证人才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成立专门协调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企业老师,从不同的切入点,将校企两个不同利益主体,组织成共生合作的利益共同体。高校教师对实习研究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跟踪走访,企业指导教师结合工程实际给研究生技术性的指导;研究生在工程项目生产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QQ , E-mail等电子方式定期向高校督导教师汇报实践情况。通过高校督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研究生在联合培养基地能够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感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增强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教学管理
重点解决了学校和企业衔接问题,基地的运行由企业老师制定年度实习教学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实习记录。加强实践教学档案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和考核鉴定制度,做到专人化。课程设置要以企业、 行业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创新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应该强调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的紧密结合,突出技术前沿和应用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讨论分析、解决方案、实验验证、情景模拟等方法。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中,校企双方需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对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实践课程学习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实践课程教学大纲,保证学生在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上进行有计划的转换式顶岗实习。经过相对全面的实习和实训,可以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应用有更加具体的认识,增强其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建立以企业专家和教学骨干为主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保证校外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和学校交流常态化,定期邀请基地的企业专家、业务骨干到本学院为本专业师生举行学术报告,学院定期派骨干教师到基地和工作人员交流,双方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互动、师资共享。
(三)学生管理
此基地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在学校和基地之间奔波,基本上吃住均在企业,脱离了原来纯粹的校园生活环境,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管理工作,需要老师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实习基地采用主任负责制,由主任总负责基地的管理和运行。主任人选和基地管理制度由两个单位共同协商确定。同时设立2名副主任,由两个单位各选派1人作为基地的督导负责人,负责基地的日常管理工作。研究生在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期间,由高校专业教师担任督导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共同完成现场实践教学环节。
四、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一)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考虑到加工设备为大型加工设备,不易搬动,且彻底的重新布局成本费用较高,基于低成本的思想,对现有布局进行微调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在现有加工车间中,部分初捻机器存放于复捻区,原丝搬运距离较长,将该五台初捻机重新布置于初捻区,减少原丝搬运量,控制搬运成本。对白坯布的存放实现分类分批,提高车间运作效率。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如堆垛机、传送带等,使仓库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通过空间改造达到现有工业丝一库存储量1150吨,目标增加到3450吨。并且改造之后能存放多个品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叉车等工具的工作效率 。
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车间改进方案的布局图,将初复捻机器布置在一起,一方面减少因堵塞造成的生产时间浪费,另一方面较近的空间布局也会减少工序间的物流运输量。
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车间改进方案仿真模型的示意图。
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仓库工业丝一库现状图。
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培养基地仓库工业丝一库目标图,由于立体仓库的建设还处于沟通中,这里放置一张目标图。
将工业工程的优化流程,动作分解,提高效率的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实现优化作业单元布局,充分利用人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的目标。
将现代化设备同人力结合,更好的提高效率,利用空间,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效益。
(二)工业工程与江西迪欧铜业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特色:
(1)授课内容方面进行深度交融
(2)在师资配置方面施行校企双师制
(3)在实践创新方面组织系统培训
(4)将最新科研成果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
示范性经验:
(1)在专业培养方案里必须设置与实践企业相关的技术模块课程,让研究生较早地与企业进行衔接,研究生教学课堂、实验环节可以搬到企业车间、 实验室、 研发中心进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深度交融,创新扩展实践基地的合作深度,将研究生培养与产业发展二者有机结合。
(2)企业导师团队在培养过程中必须突出研究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善于针对企业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制约某个部门、 企业或行业发展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意识,还要着重增强研究生技术创新成果实用性的培养。
(3)在校企联合培养基地模式下,研究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接受教学、 实验的培训。在校企深度融合的培养中,接受企业和行业的系统性培训。这样就可以迅速有效地满足企业和行业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要求。
五、典型案例
(一)工业工程与平顶山神马股份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案例一:
人才培养方面上,在2017.03-2017.04:工业工程系部分学生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题目均来自车间存在的布局、库存等问题,已顺利完成了毕业答辩。由于在学院与平顶山神马帘子布股份有限公司所构建的培养基地中参加了此次实习,很大同学都对毕业设计这一任务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上。同时提高学生对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教学质量。
案例二:
在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方面, 2017年8月,研究生一行7人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其中有2名研究生为即将踏入研三的研究生,由于在平顶山神马帘子布股份有限公司实习,积累了部分工作经验,也为研究生就业提供了很大的优势。企业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提供给学生真实的企业项目演练,不仅能够提高专业实践技能,而且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就业能力。
案例三:
在企业中实习过程中,总结得出车间优化涉及的问题:(1)部分初捻设备存放于复捻区域造成原丝运输成本增加;(2)白坯布存放较乱,增加了工人工作量,同时也降低了效率。我们通过利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车间的重新布局,将毛坯和成品分开存放,缩短产品在工序之间的临时储存时间,降低了生产周期。在储存车间面积不变的前提下,使产品的存放合理化增加了储存面积。
仓库方面:原有基地为平面仓库,以托盘为基本搬运单元,用叉车进行进出库搬运和库内搬运,我们分组观测仓库出入库时间、叉车工作效率、工业丝的尺寸、类型、空间大小等。 经过建设,改变了以前以订单为驱动,以业务为中心,进行运作的仓储服务。现在主要转型到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开发了一套基于Web的B/S的体系物流管理系统,覆盖了运输业务、仓储业务、财务结算等各个方面,从而实现了客户网上下单、网上查询订单处理状态、库存状态、账单明细等。将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和执行者的作用和大学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撑作用相结合。
通过我们的合作,建设成一个立体仓库,扩大其储存空间,提高其物流效率。同时,结合车间的布局和调度实地数据搜集,确定车间布局优化的主要方向,并从人员、计划和生产调度方面的数据分析方面指出目前企业的车间管理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通过以上两部分的产学研用结合,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效益提升做出了贡献,这是两方不懈努力形成的双赢局面。
(二)工业工程与江西迪欧铜业有限公司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案例四:
1.机加车间我们发现目前生产过程面临着这几种问题:
① 加工区域过于分散,距离过长。抛光区域在其他车间;
② 加工区域分散导致员工间缺乏交流;
③ 每道工序生产的半成品总是不能及时送到下一工序,造成加工区域半成品积压;
(改进前)
(改进后)
通过新布置图可以看到,机加一的加工区域集中化。取消了不必要的加工区,运送距离大大减少,各段加工单位可以在休息时在台钻区前面空地进行交流,沟通。避免了上一道工序和下一道工序不能及时沟通的问题;同时避免了由于长距离的输送造成半成品的损坏,从而降低合格率。
改进后的数据和改进前的数据做一个对比发现,人和设备的利用率从37%、34%上升到61%、57%。同时增加了一台设备进行精车工艺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