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述
基地名称: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近年来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自2008年开始进行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是河南省第一家从事该项研究工作的高校和事业单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国家一级环境监测机构,隶属于河南省环境保护厅,为从事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的全额拨款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的建设、联网、验收和运行管理;负责环境监控违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和违法行为调查;负责环境监控数据的审核、管理、流转和应用;负责组织指导全省环境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与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于2010年协议建设“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目的在于创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教育方式,使研究生在深入一线参加研发的实践中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增强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基地的建设不仅利于郑州大学充分利用检测中心等社会资源创造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基础和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水平,并对监测中心的研发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应用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通过产、学、研、用结合,为我省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培养出大批既具理论水平,又具实践能力的优秀研究生与实用人才。
二、联合培养举措
培养基地为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度,学生在校内有专门的培养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校内课程讲授、论文写作,监测中心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到监测站后的实践环节内容:现场取样、前处理、样品前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形成报告等。
目前双方合作主要进行了郑州市大气灰霾成因来源及控制对策研究,中原经济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央引导地方大气污染治理及机理等科研项目。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境学科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方向,目前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导师2名。
监测中心提供研究生在监测中心站的一些必要生活便利,给予研究生一定的实践和技术教学与交流,以及研究生在基地期间的思想治治教育。
三、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基地管理模式:郑州大学与河南省监测中心签订双方的战略合作协议,明确各自的责权;研究生实行双重管理,即研究生在基地主要以基地管理为主;双方精诚合作共建基地。制度建设:基于中心监测站原有的管理机构和组织架构,构建合作基地的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定期沟通汇报制度:交流校内最新研究成果;知悉监测中心阶段性难题。资源共享机制:双方互通有无,共享各自优势资源:人力、仪器、设备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研究生在基地期间所创造和发明形成的知识产权的特别约定。研究生管理制度:生活、学习、工作、安全等。研究生薪金制度:研究生在基地工作期间的报酬。
四、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郑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自2010年成立以来,双方合作共培养大气污染监测监控方向研究生1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发表学术论文15篇,申请国家环保部、科技部、省科技厅、市科研项目10项,经费共计4000余万元,其中郑州大学牵头,监测中心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原城市群及周边地区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经费共计2900余万元,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中原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项目经费500万元,国家环保部公益项目中原经济区大气细颗粒物来源及控制研究项目经费409万元。
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合作实践,双方签订有合作建设的中长期规划,签署合作建设协议,明确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方向以及各自责权和义务。把解决合作培养单位在科研、技术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已任,努力为合作培养单位破解技术难题,积极为合作培养单位的职工进修、培训等提供优质服务。在联合培养研究生中,优先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一定学术水平或技术专长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导师,并纳入学校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联合培养为研究生提供了创新项目研究实践平台,扩大了研究生的视野,使其对学术和应用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就业竞争能力;发挥高校和合作单位的优势,合作解决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经济、社会或技术难题,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五、典型案例
案例一
徐艺斐:2012届毕业硕士研究生。该同学主要进行城市灰霾与PM2.5污染水平及火电排放源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分析研究,借助省监测中心和河南省各地市监测站的数据共享优势,圆满的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由于其在基地培养出来的实践和学习能力,经过考试拔,毕业后进入郑州市环境监测工作。
案例二
康盼茹:2016届环境工程毕业硕士研究生,求学期间对郑州市大气环境PM2.5颗粒物采样,分析金属元素、OC、EC和水溶性离子等化学组成和浓度水平,用CMB模型对环境PM2.5进行源解析。该生由于其优秀的研究表现,目前供职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案例三
王群:2017届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该同学学习期间,针对大气污染物中PM10和PM2.5中多环芳烃、正构烷烃进行了污染特征和源解析分析,同时进行了其对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价,目前继续博士求学于日本筑波大学。
(图1) (图2) (图3)
图1 郑州大学(化学学院)与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实践基地;
图2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导师尹沙沙老师在实践基地进行项目交流;
图3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2017届研究生张磊石在实践基地培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