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地概述
郑州大学与河南省电力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规划与运行联合培养基础”旨在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高校与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优势,双方取长补短、合作共赢,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保障河南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可靠运行,提高电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推动河南省地区经济发展与“中原崛起”。
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于1958年成立,是河南省电力公司的直属试验研究单位,2003年获得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目前拥有高压所、系统所、计量所、智网所等11个专业所,锅炉容器压力检验中心、电力节能检测中心等10个专业技术中心。截至2011年8月底,研究院拥有员工近400人,其中博士16人(博士后2人),硕士及双学位127人,本科163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5人,高级工程师121人,工程师136人。
研究院承担着河南电网的技术监督、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信息“四个中心”职能,在保障省内发电和电网系统正常运行、诊断分析发供电设备运行和故障处理、解决电力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课题、提高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前沿电力技术创新研究、电力工程基建调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为河南电网安全的守护者、电力技术的先行者、电力客户的最佳合作者,始终牢牢地把握电力建设的机遇,保持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河南电力企业、为河南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
多年以来,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河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已经建立起了坚实的合作基础。2003年,电气工程学院与河南电力科学研究院前身河南省电力实验研究所联合申请到“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080804)”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双方开始依托郑州大学培养硕士研究生。2004年底,聘请该研究所三名参与硕士点申请、长期从事河南电力系统研究、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经郑州大学研究生院批准,三位高工作为硕士生导师列入招生计划。2006年到2010年,三位高工作为副导师参与部分研究生指导工作。2011年,分配给刘遵义高工全日制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三名,按郑州大学要求,培养研究生。2014年,经研究生院导师认定,李琼林高工为郑州大学专业硕士导师,并分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一名。2015年,认定刘遵义、李琼林、谢伟硕士导师资格,并参与了2016年硕士研究生指导工作。
目前电科院下属高压所、系统所、计量所、智网所等已建立了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为专业硕士研究生提供工作室、实验条件、计算平台等基础,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工程应用能力和科研素养,累计培养研究生20余人,每年能够承担6-8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成果转化方面,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联合电科院已共同承担国家电网项目多项,共同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制多项,电力系统规划与经济运行技术服务多项,累计创造效益达到2000万元,提高我省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效益。
二、联合培养举措
(1) 双方师资队伍建设
联合培养基地设置独立指导和联合指导两类硕士研究生导师。独立指导研究生导师:电科院将部分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业务骨干作为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候选人向电气学院推荐,电气学院对符合硕士导师认定条件的候选人上报郑州大学研究生院,经研究生院认定的导师可独立指导硕士研究生,在下一年度分配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可指导专业学位研究生,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可同时指导科学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指导研究生导师:双方各为每位联合培养生选派一名指导教师,实行共同指导,电气学院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负责整个培养过程,电科院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并参与课题研究与指导等工作。
(2) 联合研究与工程应用
依托研究生联合培养,双方就电力生产和运行管理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在科技创新领域展开产学研全面合作。科研成果优先考虑在合作方进行转化,在基金申请、科技项目、论文论著等方面加强合作,优先考虑对方。双方实行实验室共建与资源共享,互派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实验室建设,签订协议进行实验室资源共享。
(3) 人才培养
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与国家电网河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将以培养高水平硕士研究生作为重要目标之一,着重提高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双方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措施如下:
电气工程学院负责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学籍管理,和电科院一起组织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计划,负责组织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学位申请、授予等工作。与电科院协商确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做好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遵守电科院的安全规定和劳动纪律,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以保证顺利完成课题研究和专业实践工作。协助督促研究生在毕业时将属于电科院的相关技术资料等归还给电科院,但经电科院同意提供给电气工程学院或其学生留存备份的除外。应电科院要求,可组织力量解决电科院提出的在科研、技术、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为电科院人员进行文献查阅提供帮助,接受有关学术和技术的咨询,协同对有关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进行联合攻关。
电科院配合电气工程学院联合培养人才,将联合研究生的工作列入本单位的日常工作,配备专人管理。在每年4月份提出下一年度联合培养生的人数和方向要求,电气工程学院调整下一年度的招生简章。协助做好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电气工程学院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选派政治思想好、经验丰富、有较强业务水平的人员担任专业实践的联合指导导师。做好学生上岗前安保知识、操作规范培训,不安排超越学生年龄、体力和知识所能承担的工作,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为研究生提供科学研究或专业实践必需的设备、工具、资料、实验条件和学习研究场所。由导师或单位提供部分研究生培养费,用于所指导研究生的助学金和奖学金。
双方联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学生学习和交通等方面的安全。双方均有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素质教育等实施管理的责任,各项管理依照电气工程学院有关研究生管理规定和电科院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
研究生取得的学术成果由双方共有,科学学位研究生须发表一篇以郑州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学术论文投稿前应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查,需要保护的商业及技术秘密不得泄露。科技奖励申报由双方人员协商确定。研究生所参加研究的项目成果,归该项目立项方所有,联合立项的项目成果归双方共有。
三、基地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
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是研究生创新基地有序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基地的管理模式与制度建设可以归纳为“机构健全、过程管理、成果共享、综合评价”。
“机构健全”决定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运行的组织管理体系是否高效。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健全管理构建高效运行的实践基地教学组织管理机制。做好合作规划与资源优化,统一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合作项目与工程示范应用,对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全面协调和指导基地的实施工作。
“过程管理”是人才培养和项目过程进行规划监控和评估等各方面的活动。制订了创新基地研究生日常管理制度,对研究生在基地的作息时间、组织纪律性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学校研究生院每学期两次组织专家组对基地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成果共享”就是要界定高校与实践基地所在单位、高校导师与基地导师、实践基地实践的研究生之间的科研成果、学术论文、专利、技术研发成果的拥有权和署名权。
“综合评价”包括对研究生实践情况的全面评价,也包括对实践基地建设和指导教师组的评价。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研究生在基地实践完成后,由研究生完成专业实践学习总结报告。在综合各个实践研究生在该基地的总结、取得的成果和导师组意见的基础上,高校与基地领导管理机构给出基地建设效果和导师组指导成绩的评价。互惠共赢模式下对研究生专业实践的考核和指导教师的评价要尽可能采用多元的办法。
“机构健全、过程管理、成果共享、综合评价”的实践基地管理评价机制有利于实践基地的规范运行,达到高质量培养人才、高水平成果转化和高效运作的目的。
四、基地建设形成的特色及示范性经验
基地在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形成了“资源共享、科研创新、共赢合作、工程应用”的特色,为电力系统提高服务水平奠定了基础,为电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支撑。
在基地建设中,本着共赢合作、创新主导、人才培养、工程应用的原则,取得的初步成果如下:
1.平台资源共享,在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运行与经济分析方面,双方优势互补,建立了联合创新研究中心。
2.在新能源并网发电、电力系统规划、电力系统智能状态监测等方面实现多项国家电网公司项目合作。
3.设立“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 优秀研究生联合奖学金等多种奖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科研积极性,鼓励自主创新与工程应用。
4.形成了稳定了师资队伍、研究生联合培养管理办法。
5.建立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支撑保障体系。
五、典型案例
案例1
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2015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张宁在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践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认真地完成了所参与的工作项目,并从实习单位的其他员工身上学到了很多,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经过三个月的实习,张宁同学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锻炼,并使自身能力有所提高:
学习能力上:张宁同学刚进入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就主动向实习生负责人请示工作所需要具备的技能并着手学习,以便能够很快的投入工作。学习主动积极,认真踏实,对于数据收集和处理问题,自己通过向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请教还查询相关资料,最终掌握了如何处理分析数据。
工作能力上:在学习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之后就开始参与到工作项目中,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能够独立、高效的完成自己所负责的任务。并且工作细心,吃苦耐劳,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每项工作。在实习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编写《河南能源发展报告2017》(河南省首本能源蓝皮书)、《2016年公司售电量与过剩产能行业用电量分析报告》、《2017年河南省春季电力市场分析报告》、《河南省电力需求预测及电源规划研究报告2017》、《河南电网负荷特性研究报告》等5项研究报告。
交流沟通能力: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每项任务基本都是员工分工合作完成,所以需要与其他员工做好有效的交流沟通,工作分工合理明确。作为实习生,在与其他员工交流的时候态度真诚谦虚,工作时主动积极,在完成自己的任务时主动为其他人提供帮助,在工作期间不仅学到了很多还与他人建立了友谊。
领导管理能力:从实习所在部分的领导与员工的相处方式也收获很多,作为领导,不仅要对工作总体布局有所掌握,还要对各个方向的任务都非常清楚,其他成员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为领导需要具备较强的应对能力。另外,即使作为领导也要融入普通员工的集体,与员工一起参与集体活动建立深厚的友谊,这样在工作中能更好的得到其他员工的支持。
在短期的实习期间张宁同学在学习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进步,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得到实习单位员工的高度认可。
案例2
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2015级专业硕士研究生邱再森在国网河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践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积极参与并认真完成了电网的项目及工作,提高了学习能力,丰富了社会工作经验。
在工作岗位上,能够把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迅速的加以实践运用,正视不足,虚心地向单位同事请教学习,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寻找或是设计简捷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所需时间。一个大的项目,往往需要同事间相互合作,合理地分配工作,保证了项目的进度需求。进入国网河南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主要参与《分布式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运行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电网群众创新项目——《电采暖相对于传统采暖方式的经济效益评估及试验验证研究》等项目,在项目数据的收集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课堂上所学不到的东西,提升了独立查找、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良好的工作环境需要与同事有融洽的沟通交流,善于沟通是做好工作的基础,要加强与团队的沟通,因为在生产管理的众多环节中,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一个环节都熟悉都撑握都做得好,各个环节都需要有人负责,要完成好任务,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协作,如果我们在沟通方面做得好,使人人都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也知道怎么去做,那我们的工作就简单明了,效率就会高,积极主动地请教同事问题,增加相互了解。每个部门都相对独立地承担着不同的生产或管理任务,要成为一个强有力的整体,不仅各个部门内部要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更要协调。
为了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熟悉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内容、程序、方法、技巧、熟练运用本专业工具的才能。提高优良的品德及管理文化素质,提升协调控制及总结汇报能力以创新能力等,在工作遇到难题时,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面对难题,增强工作责任感。
案例3
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2015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多杰才让在国网河南省电科院内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实习工作,现已圆满完成实践学习计划中的所有内容。
经过一年的实习培训,多杰才让同学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1.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查阅、浏览了大量的专业资料,在此过程中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查找、归纳、总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学习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学生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作水平。学习了在工作中如何与同事团结合作,分工合理,讲究条理。项目的每一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要和同事分配好工作内容,提高工作质量,按时完成,与他人及时沟通、交流,提高工作的效率。每一步都关系到整体结果,必须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才能最后完成工作任务。
3. 懂得了互帮互助,团结一致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当自己遇到问题时要及时与他人交流,请教别人并及时解决问题,当他人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帮助他人,尽自己所能团结互助,共渡难关。
在工作中搞好人际关系,与同事融洽相处。在工作中搞好人际关系对于项目的完成也是至关重要的。懂得了怎么与同事的相处与交流,以及和公司其他兄弟部门的协调,对于工作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同事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亲近或疏远任何一方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我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少说话,多做事,态度真诚和谦虚,这方面的技巧,书本上是学不到的,要在工作中慢慢地学习与积累。